这套书首创“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精选众多经典图画书融入故事中,好读、耐读;作者还创作了大量儿歌、童诗,让故事形式更加活泼、内涵更加丰富。这套书首创“童书即课程”的方法,以时间为序,用数个故事形成一个课程,寓教于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童喜喜向新教育基金会分别捐赠了“新教育一年级”系列图书的50%毛利及50%版税,为中国教育革新和发展添砖加瓦。
这套书首创“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精选众多经典图画书融入故事中,好读、耐读;作者还创作了大量儿歌、童诗,让故事形式更加活泼、内涵更加丰富。这套书首创“童书即课程”的方法,以时间为序,用数个故事形成一个课程,寓教于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童喜喜向新教育基金会分别捐赠了“新教育一年级”系列图书的50%毛利及50%版税,为中国教育革新和发展添砖加瓦。
童喜喜为汶川地震捐出《亲亲一家人》全部稿费,为灾民买了折叠床、图书,并为汶川地震中暂居在北川镇擂鼓县的灾区孩子赠书数百册,震后作为志愿者赴灾区短期援助。(因年代较久未留下影像资料)
经过多次联系,童喜喜来到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大川镇卡子村小学支教,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因地处偏僻,卡子小学十几年来没有一位女教师,大部分学生住校,周末才能回家。在卡子村小学,她和学生们一起吃住,施展浑身解数,教学生们唱歌跳舞、天文地理、思想品德,活泼可爱的她成了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义务支教期间,童喜喜在这所小学里,又资助了一个家境困难而面临失学的女孩。
在第一次用400元稿费资助1名失学女童之后,由于女童父母的原因该女童并未因此上成学。因此,童喜喜受到非常大的震撼,女孩从她这儿得到了希望,却又再一次失望,甚至是一生的绝望。后来童喜喜尝试联系她,但并没有联系上,但这也成为了写作《嘭嘭嘭》的缘起。此后,童喜喜用《嘭嘭嘭》稿费资助了31位失学女童,当地为此成立“童喜喜春蕾班”(因年代久远未留存图片资料)
童喜喜领到了一笔400元稿费,当时正好看到了报纸上的招募启示说400块钱就可以资助一个孩子回到学校读一年的书。于是童喜喜就把这400块钱捐了出去,通过报社真的捐到了一个女孩的手中。半年之后,我收到了这个女孩的来信,她告诉我说:“你寄来的钱我收到了,但我还是没有读书,因为我爸我妈拿着这笔钱去买化肥和农药了。”这就是童喜喜走进教育的缘起。(因年代久远未留存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