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专访童喜喜:家长如何引领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

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于2013年11月17日盛大开幕,在论坛当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儿童文学作家、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长、201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童喜喜做客嘉宾访谈室,与各位网友一起畅聊“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的话题。以下是访谈实录——

  童喜喜 儿童文学作家、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长、201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宋少卫:首先欢迎童喜喜老师来到我们的采访间,欢迎你参加新东方第六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这届论坛主题是“家文化”。童喜喜是非常有爱心80后作家,是对青少年尤其对他们的阅读发展方面很有研究的一位老师,不知道您有没有一些关于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家庭文化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建议,可以跟我们家长来分享。

  童喜喜:我觉得第一个很想说的就是,四大名著害死人,我在亲子推动阅读过程之中就发现,四大名著相当于四座大山,把很多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完全给压住了,因为所有的名著都是精神的高峰,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阅读能力不强,就相当于他刚刚出生,腿脚没多大力量的时候,然后一步登上高峰去,尤其是那些特别急于望子成龙,特别想让孩子读好书的家长,千万不能这样做。

  儿童时代的读物该如何选择

  宋少卫:你的意思是说四大名著不能读,还是说最开始不能读?

  童喜喜:不,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所以我建议在儿童阶段,读到高峰名著还是童书名著。其实现在对于儿童读物的界定是比较混乱的,有很多历史上的因素,有的作者写书的时候本身没有分对象,甚至作者就是想写给成人的书,但是最后却变成了非常有名的儿童读物来推荐,其实大家对于什么是儿童读物并不是有那么特别清楚的界定。然后有的人说,儿童读物只能够说阳光灿烂的事物,但是这又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多好的书恰恰是悲惨的,所以我推荐儿童时代读书从读儿童的浅显读物到童书名著,童书名著就是指用积极心理学关照这个世界,来记录这个世界的一些书,就是在这个世界里面还有同样有生离死别,也有刮风下雨,但是所有面向他的心态都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方式去处理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书,特别适合您刚才说的那个年龄阶段。

  宋少卫:换句话,是不是说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他适合的年龄段,去营造一个他这个年纪能够理解世界的认识?

  童喜喜:不是,不是他这个年纪不能够理解,而是我们现在其实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依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老科学之类等等的心理学并没有那么完善,我们并不能够说,我们给他这个就是我们希望他就会成为什么样,但是我们尽可能提供它,孩子有一种天然的直觉,不能像成人那样表达,所以我觉得因此我们更要注意在他的童年阶段给他提供我们所希望的书,至于希望的书最后能够产生什么效果,其实我们都不能保证,但是我们必须做到自己能做的尽如人意,然后再去听。

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专访童喜喜

  阅读年龄=阅读能力+心理年龄

  宋少卫:给孩子看的书,很多家长会马上问,我的孩子3岁,他的孩子5岁,那个孩子7岁,有没有这样一个规律,我们孩子在多大的时候看什么样的书,我们怎么样去引领他,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就说我不看书,就看动画片。

  童喜喜:新阅读研究所专门研制出了目前中国最好的书目,中国幼儿和中国小学生最好的书目。曾经我以各种身份参与到工作当中,是公益的,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其次真的有专家在现场吵架的,也就是说为了上哪一部书会吵架,所以我说书目肯定没有完全完美,但是肯定还是起到一定参考的作用。与此同时,比如3岁应该读什么书,5岁应该读什么书,除了符合他的年龄之外,我自己个人提出来一个观点叫做阅读年龄,我把它分解来说,阅读年龄就相当于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加上他的心理年龄,组合成的。所以我们会发现比如说你10岁,其实你很成熟,而且你那种成熟不是心灰意冷少年老成,而是对人生非常有自己的见解,这个时候你读的书可能远远在我之前了,但是同样10岁,可能就读很低幼的那些书,在这样情况之下,也就是说任何书目只是给了你一个参考,根据自己的孩子目前在什么阶段,再沿着这个基础再往上走,当时提出这个观点之后,自己拟了一个小题,能够看见那套题,你就会看见大致测算一下你的孩子,我分了四个阶段,哪个阶段,然后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为他挑选书目,以及从阅读办法侧重于哪些方面来指导。

  通过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

  宋少卫:在阅读的时候,如何去结合孩子的兴趣?你觉得父母们能够在这方面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就会发现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读历史书,我读的最早的读物是小人书版的,对我一生的帮助都是很大的,可能有的小朋友他今天喜欢看恐龙,有的就喜欢看车,我儿子天天迷各种各样的车,所有跟赛车总动员的书、电影他都是特别特别迷恋,每个孩子的兴趣都不一样,我们在营造家庭文化的时候,怎么把孩子的兴趣和阅读,形成一个有利于家庭文化形成的良好环境?

  童喜喜:所以在这点上为什么投入到阅读推广之中,我就是发现我们常常总是在研究读什么,其实我后来发现,怎么读非常的关键,怎么读就是您刚才说的,如何通过兴趣然后营造一种文化的氛围。我临时想到一个例子,是个成年人,来自济南的一位老师,她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她参与了我们种子教师计划的项目,今年国庆节的时候安排她的工作没有做完,我说你怎么搞的,这个老师对我说,我今年国庆节这几天特别迷哈利波特,就买了书,又看了电影,所以就做不了别的事情,我当时就对她说,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你接下来就好好来看,但是我要求你结合着自己的工作,给我写一个读书报告,其实当时我安排的工作是给姐姐,但是后来没有想到妹妹也把读书报告给我了,我一看大吃一惊,姐姐读完以后脑子里全是浪漫的事情,妹妹看到那些之后,因为妹妹是个数学老师,她马上想的是我要如何把哈利波特做成一个数学的课程,我要如何让我的孩子们通过这个,就像您刚才说的您小时候喜欢历史,现在小孩子喜欢恐龙,甚至有的孩子我什么都不喜欢,我就喜欢动画片,就喜欢看电视什么的,一样有办法。

  也就是说阅读它是一个手段,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手段,他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就可以从跟他一起来看动画片是什么,怎么做的,这样子的书来入手,我们可以跟他一起来看,而且我们有那么多的动画片,就是直接截图那样的书,完全跟动画片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完全不能够小视你小时候看小人书的积极影响,因为现在如果他仅仅看动画片的话,我们都知道电视或者说视频,一秒钟最少是23到24张照片,而我们的小人书翻一页,一秒钟翻一页是很快,因此它对于孩子注意力的形成是非常非常关键。所以我觉得有一些各行业的知识,现在汇总到一起的时候,比如说美国有位教育家他认为教学之中最困难的问题,在于学生注意力时间缩短,我们当时都是看小人书的,所以我们不觉得,说小人书上怎么读书,可是现在看动画片肯定不行,所以通过他的任何一种兴趣,我们都可以在网上很简单地搜罗到相关的书目,你拿回来买回家,几十块钱、一百块钱可以买一堆,回来之后稍微做一下,孩子就会进入到阅读之中,从而通过阅读,同时简单的就把家庭的文化,书香氛围营造起来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宋少卫:非常好,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他的一个兴趣点,是引导孩子进入阅读和阅读习惯很好的入口。

  童喜喜:任何一个兴趣点都是入口。

  宋少卫:入口之后呢?

  童喜喜:入口之后我们要陪着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放手了,我现在特别愿意跟父母交流这方面,我说你做的好的话,其实你陪了他十年,等于后边会陪你半生,你很划算的。

  宋少卫:是一个投资的概念。

  童喜喜:也就是说你用父母的利益去诱惑父母,这个样子可能比我们天天喊着说阅读很有用,然后孩子怎么怎么样,其实我觉得这是异曲同工的,我个人这样认为。

  中国家庭文化的出路在何方

  宋少卫:最后童老师,从你研究孩子的阅读以及做很多很多儿童的写作角度来看,你觉得我们今天中国的家庭文化的出路在哪儿,或者你觉得我们现在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从社会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甚至于从学校的角度,你觉得我们要怎么去做这件事儿?

  童喜喜:因为我今天来的时候报告题目叫做共读,刚才您说的这个话题其实就是我前两天在成都国际阅读论坛上说到的,我把共读,也是通过我自己亲身做的研究所里的公益项目,从学校教育开始,师生共读到亲子共读,到家校共读,家校共读和亲子共读不一样的是,就是家庭和学校两个机构之间,大人和大人之间对于教育理念的一种传播和互相的濡染,然后接下去就是城乡共读,再接下来就是全民共读,其实在这之上还有一个全球共读,因为现在普适价值,不管我们怎么说,我们都是人类,这样共读的一个理念,在我们生活之中,长期被我们所忽视。所以您刚才说的那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任何大的事情,最后落到实处,其实都是落到很小很小的事情上,我想每个人可能根据他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会有很多不同解决的办法。从我个人来说,我接下去可能在阅读推广方面,尤其在共读,尤其是在不同阶层或者不同群体,国家和国家也是大的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如何推动这个共读,我觉得这个是我自己一个自愿的方向,也是我能够给你的解答。

  宋少卫:谢谢,谢谢童老师,共读是我们童老师给家庭文化营造和家长们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再次感谢您的见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