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毅平:创造幸福的新孩子


创造幸福的新孩子

万毅平

(美国高等学府教育学院第一位华人院长、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Manhattanville College终身教授)


“新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未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能够决定整个世界的未来。‌‌真心‌‌敬佩童喜喜老师,为我们共同的未来,‌‌辛勤耕耘的“新孩子”丛书,成功出版问世。

‌‌天赋异禀的‌‌人‌‌很多,‌‌勤奋刻苦的人也不少。‌‌但是把天赋异禀、勤奋刻苦,能够持之以恒地很好融汇到一起的人很少。‌‌童喜喜老师是这样的人。

我认真‌看了三个半天,把“新孩子”丛书读完。‌‌这套书,取材于真实的成功教育案例,很符合孩子们的成长习性。书里没有讲多少大道理,而是小学的开学第一天开始,慢慢地跟着孩子们的成长,跟着大自然的变化,跟着课程的变化,不断延伸,成为一幅徐徐展开的儿童教育画卷。

能够写出“新孩子”丛书这样独具特色的作品,和童喜喜老师独具特色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身为专业作家,童喜喜老师用了整整十年,完全投入在中国新教育的一线实践中。是新的教育探索,新的教育行动,催生了这套儿童文学作品。在我看来,“‌‌新孩子”丛书几乎完美地把生活和学习、学校和家庭,都融合在一起。其中,有几个特点,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新孩子”系列童书的‌‌选材,非常合适且合理——适合儿童的需求,符合教育的原理。

比如,上学的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非常欣赏这个细节。因为我在美国当教授,对中美两国学生的差异,有着很深的感受。‌‌美国的基础知识比较差,但综合能力比较强,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很好,‌‌但表达能力很差,综合能力自然难以提升。“新孩子”丛书里,从一年级开学的自我介绍开始,就在培养孩子们怎样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地自我表达。当然,在口头表达的这一点上,全书中还贯穿着童喜喜独创的说写课程,指导孩子如何以说为写,这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法宝。

比如,老师怎样处理父母们赠送的礼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花儿老师把雷天龙妈妈赠送给她私人的教师节购物卡,作为雷妈妈对全班的爱心捐助,为萤火虫教室购买了一批图书。这样的做法,合情合理,充满教育智慧。‌‌不像某些作品中,优秀的老师俨然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要拒绝一切人情往来,那些不合常理的做法和记录,不仅无法起到正确的教育作用,而且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新孩子”丛书不仅重视阅读和生活的结合,还从一个人一生的需求出发,体现出对职业生涯的展望和规划。

职业是一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工具,我从22岁才开始学英语,33岁赴美留学,有过申请200多所高校石沉大海的经历,也有44岁成为美国高等学府教育学院中的第一位华人院长的体验,职业生涯堪称跌宕起伏,对此感受尤其深刻。我曾经专门指导中国留学生如何找工作。

对于儿童,职业教育又该如何开展呢?“新孩子”丛书中,从对不同父母的职业描述,有过诸多侧面点拨,在《三年级:笑眯眯大王》一书中,更是围绕着安熊爸爸的意外失业、多方求职、巧妙创业,展开了直接的职业教育。我相信,父母为此讲多少道理,也不如孩子阅读“失业的爸爸是笑眯眯大王”这个故事,从故事中获得的体会更鲜活,更深刻。在欢笑声中,儿童得到了积极的职业教育启蒙。

在现代社会,在工作上已经基本不存在“从一而终”的可能性了。不挪窝,多半出于胆怯或者惰性,不利于发展;要挪窝,应该先全力做好当下工作,在高峰时期急流勇退。失败者的退是退让,是无能,会每况愈下。胜利者的退是隐退,是荣耀,会以退为进。孩子能够建立健康的职业观,是追寻梦想的基本保障。

“新孩子”丛书,描绘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乌托邦,鼓励和帮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表面上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一个最普通的道理,是‌‌鼓励孩子合理的竞争。但是,今天的教育,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和其他人比,总有人比你强。最后的竞争,必然是自己同自己的竞争。我们日常生活中,表彰第一名或前三名的制度,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并不科学。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更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正是“新孩子”丛书中,花儿老师从始至终的行动:为每个孩子的姓名找出最美好的寓意,在每个学期末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颁发不同的奖项;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参与活成立不同的社团;为了特殊孩子,特别订制课程……这些行动,以及引发的各种故事,不断向孩子们传达一点: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包括“新孩子”丛书的24个主题,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体系,也充分体现出童喜喜老师为了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付诸在“新孩子”丛书上的努力。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说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很多西方国家也为此做了很多长期跟踪研究,也无一例外地证明,儿童时期能够养成好的习惯,有着好的积累,这是受益一生的重要财富。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称道的,就是成年人怎样和孩子做朋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但以往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忽视了这个方面。

“新孩子”丛书的一开始,讲述了把学生父母请到学校,请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说实话,这是弥补了中国教育中的一个很大的空缺。‌‌大部分的老师,都接受过职业培训,都有能力完成基本的教育工作。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接受过父母应有的“职业培训”,在时代更迭之际,真的不知道怎样做父母。

学习‌‌有时候会比较枯燥,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我们完全有能力让儿童的学习快乐多于痛苦。怎样同孩子们一起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

“新孩子”丛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在传授大人如何与孩子做朋友的方法。尤其是今天的孩子,身处信息时代,他们的视野、思考,都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父母以及老师,如何与今天的孩子共同成长,更开心地相处,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这也正是新教育提倡“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体现。

我早就知道,新教育实验研发了不少课程,如《新教育晨诵》等。现在“新孩子”系列童书作为“新教育文库 午读书系”,成为适宜中午阅读的优秀材料。从时间的维度来看,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新教育实验再推出‌‌睡前读物。

有可能的话,睡前读物应该作为重点来出版。因为午读时间比较紧张,而晚上时间较长,睡前读物可以更轻松一些,更‌‌愉快一些,知识面也可以更广一些。就像西方的孩子们在睡觉之前,父母一般都会讲一两个故事,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等等,都是睡前故事。在新教育的睡前故事中,可以把更多中国元素加进去,把东西方的文化,珠联璧合地呈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我们要想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需要培育出新时代的新孩子。这是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的责任,也是幸福。“新孩子”丛书之新,是创新之新,正是能够帮助孩子、老师、父母创造更多幸福,成为更好的自己。再次祝贺童喜喜老师的新著问世,‌‌希望继“新孩子”丛书之后,下一步迈向更大的成功!


说写课程造就更好的世界

一生从事教育,参加的教育活动很多。

生长在中国,工作在美国,我得以频繁参加两个国家的教育活动。我工作在高等学府,但是,作为“教老师的老师”,参加小学的活动也不少。2019年底,我应邀参加在山东诸城举行的全国第三届“童喜喜说写课程”高端研讨会,却给我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活动的主办者童喜喜老师在发出邀请时,就向我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她说,我们不仅想请您做一场讲座,更想请您全程参加我们的研讨活动,深入了解我们的研究和一线的行动,特别希望您能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说实话,我在美国工作,回国的时间有限,要陪伴亲人,拜访朋友,也有一些教育工作的安排,行程十分紧凑,很难抽出大段时间参加一个活动。

但是,在此之前,我已经读过童喜喜所写的《十八年新生》《嘭嘭嘭》等几部著作,了解到她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早年因资助失学儿童与教育结缘。在她完成世界第一部以儿童视角反思南京大屠杀的童书《影之翼》创作之后,投入到新教育的研究推广中,已经长达十年。我很好奇,这位专业作家出身的教育学者,她和教育的碰撞,会有怎样的火花?她在教育一线的耕耘,会结出怎样的果实呢?

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整整两天、往返四天,我全程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童喜喜说写课程”高端研讨会。

为了这次会议,我提前请教许多美国的专家朋友,准备了一场《如何改进听说读写的教学》的讲座,分享了美国的相关经验。同时,在会议上,我听取了来自福建、河南、江西等全国各地20多位校长与老师们在说写课程上的探索行动、经验分享,又走进山东诸城当地的两所小学——诸城市实验小学和诸城市科信小学,在原生态的一线教育教学生活中,观看说写课程的实施情况。在活动承办方诸城市教研室王德主任、教科所王元磊所长的全程陪同与介绍下,我不仅全面了解这一次的会议内容,也比较深入地了解到此前的相关情况。

活动结束,我用三个词,表达了我的深刻印象:惊讶,高兴,感动。‌‌

我真的感到惊讶。

真的没想到,那些一线老师、校长,无论是来自外地,还是当地,他们进行的经验分享,能有那么高的水平。在发言中,他们所涉及的理论,不是对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从各种细节处体现,真实融入到一线教学中;他们所描述的案例,不是假大空的故事,而是生动的、真实的,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苦恼,有面对难题的深思,有不屈不挠的激情。

一个老师,照本宣科、浑浑噩噩是一天,全身心投入教学、和孩子们共享‌‌成长的幸福,也是一天。与其平庸的过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的过一天呢?这些开展说写课程的老师,就是这样全情投入,开开心心地带领着孩子们,取得了让人惊叹的学习成果。

我更感到高兴。

我是为那帮孩子们感到高兴。成为这些老师的学生,‌‌太有福气了。‌‌我当时就说:如果我的小时候,就遇到这样的老师,那该有多好!

我更为咱们‌‌中国教育的‌‌未来感到高兴。教育强则国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美国为什么强大?就建立在美国‌‌坚实的教育基础之上。美国是先有大学后有国家:美国的哈佛大学1636年就建校,美国是1776年才建国。

中国的发展,走过弯路,浪费过时间,但最近这些年,改革很大,发展很快。我在美国少说访问了上百所学校,大部分都是我带的博士研究生自己的学校请我去参观、访问。但是,可以说没有一所学校,能够抵得过我当天看见的两所山东诸城的学校。

我为之由衷感动。

活动的两天,正值周末。所有的老师们、校长们,无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还是诸城当地的接待者,全部都是放弃休息,投入到教研之中。放弃周末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本身就是一种敬业。

‌‌我在美国的学校访问时,很多次‌‌随机采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问美国孩子:‌‌“How is the teacher?”最多就说一句:“She (He) is nice”,也就是形容老师很友善、很友好。而我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亲眼所见的这些开展说写课程实验的教师们,他们不光是nice,不光是‌‌友善,他们是把全部心血灌输进了课程之中、教学之中、孩子的生命之中。我深深被这些一线老师感动。

说写课程的研究推广,还在继续推进中。对这样一群行动者,我有着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一类人坚持不懈的专业研究与勤奋行动,才成就了更好的世界。

从童喜喜老师的儿童文学创作而言,有了这样的生活积累,自然会从反思历史的《影之翼》,走向引领当下的“新孩子”丛书——从内容上,记录这一群中国教师的杰出创造,是童喜喜老师的亲身经历;从角度上,选准了儿童的自我教育,把它作为说写课程的启蒙读物,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完成初级的说写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从童喜喜老师的教育研究而言,有了这样的一线经历,自然会从行动的角度出发,有了为家庭、学校搭建桥梁的“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为教师成长铺路、为学校发展助力的“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自然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诞生说写课程这样的研究成果。

我深切意识到,童喜喜说写课程深受欢迎,主要原因之一是接地气:童喜喜长期深入教学第一线,有许许多多的教学第一线朋友,知道教师们和学生们最缺什么、需要什么。

她那儿童文学作家的敏锐眼光和对教育的热爱,使得她编写的教材既符合教学原理,又切合实际,同时将学生兴趣和知识点巧妙结合。

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们都非常勤奋,但是苦干有余,巧干不足。童喜喜说写课程为师生们苦干加巧干提供了利器,自然会事半功倍。

期待童喜喜说写课程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成为中国新的阅读写作教育,为全球的听说读写提供创新的、高效的、快乐教学的模板。


作者简介

万毅平,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Manhattanville College)终身教授、教育领导博士专业主任。

万毅平教授于1998-2007年之间担任过美国两所州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兼教授职务。

据媒体报道,万毅平博士曾是美国有史以来首位华裔教育学院院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留学人员中西方正规大学里第一位担任院长的人。

万毅平博士多次获得教学、科研和服务大奖,其中包括罗斯福大学最优秀教授、罗斯福大学杰出服务奖、北佛罗里达大学优秀领导奖等众多荣誉称号。

2002年5月,万毅平博士被特邀为美国亚洲和国际教育联盟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

作为经验丰富的认证评估专家,万毅平博士曾先后担任全美师范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简称NCATE)以及美国南部大中小学校认证委员会(Souther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简称SACS)的专家成员。